成  语:枕戈待旦
汉语拼音:zhèn gē dài dàn
成语含义:枕着武器等待天明。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,随时准备作战。#语出晋.孙盛《晋阳秋》。后用「枕戈待旦」形容人全神戒备,丝毫不敢松懈。
用法说明:
一、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,随时准备作战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警戒备战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,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。
02、大战一触即发,将士们枕戈待旦,一刻也不敢松懈。
03、因为战况相当吃紧,战士们就在壕沟中枕戈待旦,相当辛苦。
二、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人全神戒备,丝毫不敢松懈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专注警戒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几位同仁为了筹备这次的展示会,已经枕戈待旦好些天了。
02、听说这次有几家公司准备竞标,我们得发挥枕戈待旦的精神,争取最大的机会。
书  证:
01.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刘孝标注引晋.孙盛《晋阳秋》:「刘琨与亲旧书曰:『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!』」(源)
02.《晋书.卷六二.刘琨列传》:「与范阳祖逖为友,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『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着鞭。』其意气相期如此。」
03.《明史.卷二七四.史可法列传》:「夫我即卑宫菲食,尝胆卧薪,聚才智精神,枕戈待旦,合方州物力,破釜沉舟,尚虞无救。」
04.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.第三出》:「上廑宵旰之忧,下混华戎之辨,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。」
05.《精忠岳传.第四七回》:「正国家多事之秋,宜臣子枕戈待旦之日也。」
典故说明:晋朝的祖逖和刘琨都以雄豪著名于世。他们在司州主簿任内,因为意气相投而成为好朋友,常在半夜听到鸡鸣声就起来练剑,并且经常说起自己的抱负,想在国家动荡之际以有用之身报效国家。后来祖逖当汝南太守时,国都洛阳被匈奴人占领,他率领百姓往南搬迁到泗口这个地方。等安顿好之后,他向当时尚未即位的晋元帝司马睿表明复兴中原的抱负,于是被任命为豫州刺史,自己招募兵马北伐,并且发誓说:「如果不能光复中原,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。」果真,他几次打败后赵石勒,光复了黄河以南的地方。刘琨知道他被任用后,在写给亲友的信上说:「我枕着武器等待天明,立志消灭叛逆的胡人,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着鞭子驰骋沙场。」后来「枕戈待旦」被用来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,随时准备作战。亦用来形容人全神戒备,丝毫不敢松懈。
成语来源:#晋.孙盛《晋阳秋》(据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刘孝标注引)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。年二十四,与琨同辟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而寝。中夜闻鸡鸣,俱起曰:「此非恶声也。」每语世事,则中宵起坐,相谓曰:「若四海鼎沸,豪杰共起,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!」为汝南太守,值京师倾覆,率流民数百家南度,行达泗口,安东板为徐州刺史。逖既有豪才,常慷慨以中原为己任,乃说中宗雪复神州之计,拜为豫州刺史,使自招募。逖遂率部曲百余家,北度江,誓曰:「祖逖若不清中原而复济此者,有如大江!」攻城略地,招怀义士,屡摧石虎,虎不敢复闚河南,石勒为逖母墓置守吏。刘琨1与亲旧书曰:「吾枕戈待旦,志枭2逆虏,常恐祖生3先吾箸鞭耳!」会其病卒。
〔注解〕
(1)刘琨:西元270?318,字越石,晋魏昌人。惠帝时以功封广武侯,元帝拜为侍中太尉。刘琨忠于晋室,负重望,为段匹䃅所忌而被杀。
(2)枭:音ㄒ|ㄠ,斩除、消灭。
(3)祖生:祖逖(西元266?321),字士稚,晋范阳人。早年经常与刘琨闻鸡起舞,刻苦自励。元帝时为豫州刺史,渡江击楫,誓复中原,率师与石勒相持,黄河以南,尽为晋土。后由于朝廷大臣不和,奥援不力,遂忧愤而死。逖,音ㄊ|ˋ。〔参考数据〕另可参考:《晋书.卷六二.刘琨列传》
近义词:枕戈寝甲  蓄势待发  严阵以待  
反义词:高枕而卧  高枕无忧  醉生梦死  
参考成语:枕戈俟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