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声色俱厉
汉语拼音:shēng sè jù lì
成语含义: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※#语或出晋.裴启《语林》。△「正言厉色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激愤恼怒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,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。
02、我是为你好,才会在你犯错时,声色俱厉地斥责你。
03、警察声色俱厉地喝住歹徒,要他立即放下武器投降。
04、母亲说话总是细声细语,从来没有声色俱厉地训过我们。
05、因为屡教屡错,大师傅不禁声色俱厉地责骂徒弟,状极吓人。
06、弟弟这次的过错实在无法轻饶,难怪母亲声色俱厉地责骂他。
07、他演讲到结束时,声色俱厉地喊起杀贼救国的口号,让在场的听众热血奔腾。
书  证:
01.《太平御览.卷七○三.服用部五.如意》引晋.裴启《语林》:「石崇与王恺争豪。晋武帝,恺之甥也,每助恺,以珊瑚高二尺许,恺以示之,崇以铁如意击之,应手瓦碎。恺声色俱厉。」(源)
02.《晋书.卷六.明帝纪》:「敦素以帝神武明略,朝野之所钦信,欲诬以不孝而废焉。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:『皇太子以何德称?』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」
03.《旧五代史.卷八○.晋书.高祖本纪六》清.邵晋涵注引《旧五代史考异》:「晋祖以彦泽有军功,释其罪。涛伏合抗疏,请置于法。晋祖召见谕之,涛植笏叩阶,声色俱厉,晋祖怒叱之,涛执笏如初。」
04.《宋史.卷三一三.富弼列传》:「弼声色俱厉,契丹知不可夺。乃曰:『吾当自遣人议之。』复使刘六符来。」
05.《喻世明言.卷四○.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:「世蕃愕然,方欲举手推辞,只见沈炼声色俱厉道:『此杯别人吃得,你也吃得。别人怕着你,我沈炼不怕你!』」
典故说明:「声色俱厉」一语,普遍出现在晋和六朝的文献,例如裴启《语林》、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、《晋书.卷六.明帝纪》等。在较早的《语林》中提到一段故事: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,用尽了华美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饰。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,经常帮助王恺,给他一些珍宝。有一次,晋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赏赐给王恺,这珊瑚树枝条茂盛,世上很少有能与它媲美的。王恺把它拿给石崇看。石崇用铁如意敲它,随手就打碎了。王恺非常惋惜,声音脸色都非常严厉。石崇说:「不值得遗憾。」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来,高达三尺、四尺,光彩夺目,总共有六十多枚。王恺看了神情显得迷惘,一付若有所失的样子。后来「声色俱厉」演变为成语,被用来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成语来源:※#晋.裴启《语林》(据《太平御览.卷七○三.服用部五.如意》引)1石崇2与王恺3争豪。晋武帝,恺之甥也,每助恺。以珊瑚高二尺许,恺以示之,崇以铁如意击之,应手瓦碎。恺声色俱厉。崇曰:「此不足恨。」乃命取珊瑚,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校4,恺怅然自失5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《晋书.卷六.明帝纪》。
(2)石崇:西元249?300,晋南皮人,字季伦。元康初累官至荆州刺史,以劫掠客商致财无数。在河阳营建金谷别墅,后拜卫尉,与贵戚王恺、羊琇之徒,以奢靡相尚。八王之乱时,他与齐王冏结党,为赵王伦所杀。
(3)王恺:字君夫,生卒年不详,晋东海人。官至后军将军,少以才力著名,肆其意色,无所忌惮,与石崇斗富,极尽奢华之能事。
(4)校:当为「枚」之误,《世说新语.汰侈》正作「枚」。
(5)怅然自失:神志迷惘,若有所失的样子。〔参考数据〕《晋书.卷六.明帝纪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,朝野之所钦信,欲诬以不孝而废焉。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:「皇太子以何德称?」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峤对曰:「钩深致远,盖非浅局所量。以礼观之,可称为孝矣。」众皆以为信然,敦谋遂止。另可参考: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汰侈》
近义词:正言厉色  疾言厉色  
反义词:和颜悦色  
参考成语:辞色俱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