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以逸待劳
汉语拼音:yǐ yì dài láo
成语含义:以逸待劳」之「」,典源作「」。「」同「」。说明用兵者,养精蓄锐,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,则可胜。语本《孙子.军争》。△「堂堂正正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,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,而予以痛击则可胜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从容应付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稳坐网中的蜘蛛,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。
02、我军应充分休息,然后以逸待劳,歼灭来犯之敌。
03、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,我队则是以逸待劳,从容应战。
04、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,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。
05、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,好让我军以逸待劳,将他们一举歼灭。
06、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,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。
07、敌军经过长途跋涉,力量已削减大半,反观我军以逸待劳,必可一战而胜。
书  证:
01.《汉书.卷六九.赵充国辛庆忌传.赵充国》:「烽火幸通,势及并力,以逸待劳,兵之利者也。」
02.《南齐书.卷四○.武十七王列传.竟陵文宣王子良》:「今县军远伐,经途万里,众寡事殊,客主势异,以逸待劳,全胜难必。」
03.《朱子语类.卷一二○.朱子.训门人》:「若常加省察,使良心常在,见破了这私意只是从外面入。纵饶有所发动,只是以主待客,以逸待劳,自家这里亦容他不得。」
04.《隋唐演义.第五八回》:「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阳,殿下自领精锐,速据成皋,养威蓄锐,以逸待劳,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。」
05.《儒林外史.第四三回》:「逆苗巢穴,正在野羊塘。我们若从大路去惊动了他,他踞了碉楼,以逸待劳,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。」
06.《官场现形记.第一八回》:「老师的事情,门生还有不竭力的吗?但是一件,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,以静待动,等他们来请教我们。」
典故说明:「以逸待劳」原作「以佚待劳」。《孙子》一书为春秋孙武所撰,共十三篇,为古代兵书之一,内容分析战争形势,探讨军事作战策略、方式,为历代兵书之祖。〈军争〉一篇中由「治气」、「治心」、「治力」、「治变」等多方面谈作战方法。先就「治气」来说,军队的士气在初期最为旺盛,接下来就会逐渐怠惰,久了以后思归之心殷切,军心涣散。善用兵的人就会避开初期的锐气,而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,这是「治气」。以整治自己的心,料敌机先,来等待敌军的挠乱不安;以镇静自己的心,方寸不乱,来对付敌军的喧闹嚣杂,这是「治心」。就近等待远来之敌,以安逸等待疲惫之军,以饱食等待饥渴之众,这是「治力」。「以逸待劳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而出,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,等待疲惫的敌人,而予以痛击则可胜。
成语来源:《孙子.军争》三军可夺气,将军可夺心。是故朝气锐,昼气惰,暮气归。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1,此治气者也。以治待乱,以静待哗2,此治心者也。以近待远,以佚3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
〔注解〕
(1)惰归:松懈返回。
(2)哗:音ㄏㄨㄚˊ,大声喧闹、吵杂。
(3)佚:音|ˋ,通「逸」。安闲。
近义词:养精蓄锐  
反义词:疲于奔命  
参考成语:以佚待劳  以逸击劳  用逸待劳  以逸制劳  待劳以逸  逸以待劳